证券之星数据中心根据近三年发布的研报数据计算,中信证券姜娅研究员团队对该股研究较为深入,近三年预测准确度均值高达91.63%股票平台,其预测2024年度归属净利润为盈利333.18亿,根据现价换算的预测PE为18.24。
《秋瑾故居》
2020年,画家吴冠中创作的《秋瑾故居》,拍卖出7475万元的天价,瞬间点燃了艺术界的火花。
网络上,一些观众不禁发出疑惑之声:
“一道白色的墙,一堵黑色的门,一张很普通的画卖这么高价,真是有钱人玩的游戏!”
《双燕》
更有网友翻出吴冠中的另一幅经典之作《双燕》,调侃道:
“瞧瞧这幅,与《秋瑾故居》风格差不多,不过多加了一棵树,竟也拍出了1.12亿的惊人价格,真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之时,一位专家指点迷津:
“看树上。”
只见,树上有一对并驾齐驱、双双飞翔的燕子。
自古以来,燕子本身以其勤劳、眷恋旧巢的特性深受人们喜爱;
而双燕更是爱情忠贞不渝、夫妻情深意长的美好象征。
于是,一个新的疑问在众人心中悄然升起:
《双燕》这幅画,是否承载着吴冠中先生对爱情的独特感悟?它又在怎样的情境下,被赋予了如此深邃的灵魂?
今日,就让我们一同踏上探寻之旅,揭开《双燕》背后那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吴冠中
01
1946年,27岁的吴冠中享受到人生最辉煌的一刻:
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这一年,他考全国范围的公费留学——虽只有两个绘画名额,他考中了其中一个名额;
这一年,他结婚了,娶了小自己6岁的富家小姐朱碧琴。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最高的奢望,我有幸品尝过这种欢乐。”
吴冠中与朱碧琴
吴冠中与朱碧琴萍水相逢于重庆。
那时,日寇铁蹄肆虐,江南农村的他和湖南城里的她都被赶到了重庆——
吴冠中从杭州国立艺专毕业,在重庆一所大学建筑系任助教,教素描和水彩。
而朱碧琴于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也到了那所大学附小任教。
吴冠中与朱碧琴
吴冠中初见朱碧琴,就觉得这个女孩完全长在自己的审美上。
“我觉得她平凡、善良、很美,而且是我偏爱的一种品位,令我一见钟情。”
在吴冠中真挚而热烈的追求下,朱碧琴被拉入了爱河。
然而,这段恋情却遭到了朱碧琴父亲的强烈反对:
“学艺术的将来都会很穷!”
但朱碧琴心意已决,她不顾父亲的阻挠,义无反顾地嫁了。
从此,两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依相伴60年。
02
1947年,怀揣着艺术梦想的吴冠中,踏上了前往法国留学的征途。
临走前,朱碧琴已身怀六甲,她问丈夫:
“生下的孩子取什么名?”
吴冠中回答说:
“男孩叫可雨,女孩叫可叶。”
之后,朱碧琴回到丈夫的老家——江苏宜兴县闸口乡北渠村等待分娩。
她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忍受别离,寂寞地,默默地,无怨地。
抵达法国后,吴冠中进入国立巴黎高级美术学校,他白天听课、画画、参观博物馆,晚上到法语学校补习,把时间排得满满的,一点儿也不敢荒废。
一天,他去卢浮宫参观《断臂的维纳斯》,沉醉良久。
管理员高傲地挖苦道:
“在你们国家没有这些珍宝吧?”
吴冠中闻言,立即用流利的法语反击道:
“这是希腊的,是被强盗抢来的。你没有到过中国,你去吉美博物馆看看被强盗抢来的中国珍宝吧!”
正是这份深沉而炽热的爱国之情,吴冠中一待学成,就迫不及待地回到祖国。
“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们的画室;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底。赶快回去,从头做起!”
吴冠中与朱碧琴
03
1950年,31岁的吴冠中受聘于中央美术学院,自此远离了江南家乡的温柔怀抱,定居北京。
待工作稳定后,他将妻子和儿子可雨接到身边,开始过团聚的小家庭生活。
然而,正如朱碧琴的父亲当年所忧虑的那样,艺术家的生活往往充满了清苦与挑战——
吴冠中与3个儿子
吴冠中的薪水不仅要维持五口之家(朱碧琴后又生下2个儿子),还要支援农村的父母妹妹们,常常是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我每天骑自行车去学院上课,妻在家做饭、带孩子。我的工资是每月七百斤小米,妻精打细算地过日子,我无意中有时会想到《浮生六记》中的芸娘和《伤逝》中的子君。”
为了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朱碧琴便走出家门,重拾起小学教师的工作。
白天,她整天在学校里忙,晚上还带回许多要批改的作业,还要带孩子,身心俱疲。
接下来,吴冠中更被卷入时代的飓风,他被排挤出校,调至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默默无闻地度过了近三十年的光阴。
但是,他对艺术的抱负并不因被批判而收敛。
他更加发奋作画,奋力画无从发表或展出的自己想画的画。
“我深信自己的作品将会在世界各地唤起共鸣,有生之年我要唱出心底的最强音,我不服气!”
吴冠中在黄山写生,妻子帮他撑伞
画画费钱、费时间、把家里搞得一塌糊涂,甚至需要小心翼翼地躲藏。
这种时候,朱碧琴偶尔也会忍不住抱怨几句:
“下辈子,你有再大本领,我也不嫁给你了!”
但是,她始终没有讲出“你还画什么画”这句话。
妻子在背后的默默支持与付出,令吴冠中感激不已:
“妻子成全我一生的梦想,平凡、善良、美。”
吴冠中家庭照
04
再后来,吴冠中和妻子双双下乡。
两人所在的农场,相距只十里之遥。
领导格外开恩,在节假日允许相互探亲。
吴冠中夫妇每周相叙后,彼此总要相送,送到中途才分手。
分手处是几家农户,有一架葡萄半遮掩着土墙和拱门,这是他们的“十里长亭”。
这段依依分别的经历,为吴冠中创作《双燕》铺就了情感的基石——
1973年,吴冠中被提前从农村调回北京,参加为北京饭店绘制巨幅壁画《长江万里图》。
返京之前,他特意再次来到“十里长亭”,画了这小小的农院。
在画中,首次出现了两只飞燕。
从此,吴冠中作品中出现大量的飞燕形象,这既有着下放期间与妻子的长别短聚,蕴含“东飞伯劳西飞燕”的无限伤感,还有着一份强烈的怀念江南家乡的情思。
正因怀念家乡,吴冠中开始画水墨画,描绘江南景色。
“黑、白、灰是江南主调,也是我自己作品银灰主调的基石,我艺术道路的起步。”
到了八十年代初,吴冠中重返学校,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他常常带领学生到江南写生。
一天,吴冠中带着学生离开舟山回宁波,到宁波火车站,离开车尚有富余时间,便到附近观察。
这时,他被浜河几家民居吸引,激动不已,匆匆画速写。
学生钟蜀珩看看将近开车时间,提醒道:
“老师,火车快开了!”
然而,吴冠中手中的画笔未有片刻停歇,他争分夺秒,疯狂地记录着、描绘着。
直到最后几分钟,他才和钟蜀珩急急奔回车站。
路人见到他们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在猛追,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故呢!
当吴冠中踏进车厢,车也就慢慢启动了。
而这片民居、这幅速写,成为《双燕》的母体。
吴冠中与妻子
05
1988年,吴冠中正式创作出《双燕》。
画面极为朴素,以黑、白、灰调为主调。
主角是一堵高大的白墙,其他是一痕乌黑的瓦、一棵苍劲的枯树、两只飞翔的燕子,构成了江南最简洁、平静、朴素的美。
《双燕》一经问世,便大获成功!
从此,《双燕》成为吴冠中的代表作,之后如《秋瑾故居》《忆江南》,都属《双燕》的嫡系。
吴冠中返故乡宜兴
谈及创作灵感,吴冠中如此说道:
“我抽出了江南的筋骨,构成故乡身段,双燕飞来,指点童年。十年岁月逝去,我忽见秋瑾故居,白墙上突出了巨大乌黑的门窗,似惨惨的白照耀着黑漆的棺材,黑白苦难长相对。又十年,江南残留了两道横线,一道曲波,作者渐老,双燕飞去,但乡情依旧。”
吴冠中与妻子
吴冠中一辈子断断续续总在画江南,这是他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与眷恋。
而在众多江南题材的作品中,甚至在他的全部作品中,他认为《双燕》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
因为这对双燕,不仅是他与妻子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见证,更是他内心深处的一块净土和桃源。
这样一位对故乡充满深情、对妻子满怀爱意的画家,是多么有血有肉。
因此,无论是《秋瑾故居》还是《双燕》能够卖出天价,都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因为,吴冠中的画看似简单,却蕴含了他数十年来历以坎坷、苦恋家园的人生!
参考书籍:《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吴冠中股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