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杠杆炒股开户 “价格像坐火箭一样!”日本闹“米荒”敲响了什么警钟?

发布日期:2024-10-18 22:28    点击次数:163

上海杠杆炒股开户 “价格像坐火箭一样!”日本闹“米荒”敲响了什么警钟?

上海杠杆炒股开户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饭桌上“天天见”的大米,最近却在日本成了“抢手货”。

今夏以来,日本大米市场供不应求,许多商店自6月底开始就实施限购政策,而大米价格更是一路蹿升,甚至催生了一个流行词汇——“令和时代米骚动”。要知道,日本上一次出现“大米荒”,是1993年的“平成时代米骚动”。

放眼全球,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正面临粮食安全问题。透视此次日本闹“米荒”,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8月27日,日本东京墨田区森下社区的一家超市内,大米货架空空如也。图源:视觉中国

“日本处于粮食不安全局面”

大米越来越难买了。这是最近不少日本民众的心声。

“日本大米都去哪儿了?去了几家超市真的没买到!”社交媒体平台上,博主“恩爱一家在大阪”发问。“感觉价格就像坐火箭一样。”不断飙升的米价让民众大呼“吃不起”。

日本此次“米荒”,最早可追溯到今年4月。当时一项调查显示,307名受访者中有85%的人减少了大米购买量。没想到,越来越多地区开始出现大米供应严重短缺。

截至6月底,日本大米民间库存总量为156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约20%,创1999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点。

一系列连锁反应还在不断冲击着消费市场。超市内,大米补货后30分钟内就被抢购一空,不得不实施限购措施;由米制成的饭团和仙贝,甚至是咖喱饭也被迫跟着涨价。

为此,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曾呼吁投放政府储备大米,称“没必要让大米在仓库里沉睡”。得到的回应却是:投放储备米或对大米流通造成影响。

30多年后再次遭遇“大米荒”,原因何在?

业内人士认为,表面上看,可能和去年夏天极端高温导致优质大米减产,以及游客暴增导致大米消耗量增加有关。

据日本观光厅统计,今年6月,外国游客人数达到313.5万人,创单月最高纪录。日本农林水产省估算,从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假设每位游客每天消费156克大米,来自游客的大米需求量就达到5.1万吨。

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胡冰川看来,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日本近年来大米消费、产量持续下滑。

“2000年左右,日本的水稻产量有1400万吨,大米产量1000万吨;到了2023年,日本水稻产量降到1000万吨,大米产量降到700万吨,约下降了30%。”胡冰川指出,日本长期以来水稻供需一直是偏紧张的,这是导致“大米荒”最根本的原因。

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日本政府的稻米“减产”政策。

日本经济产业省前官员、庆应大学经济学教授岸宏之表示,农林水产省一直在鼓励稻农种植牲畜饲料,导致大米产量减少。

“目前只有约60%的稻田被利用,每年大米产量不到高峰时期的一半。”农林水产省前官员、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主任山下和仁强调,在减产政策下,日本处于粮食不安全局面,一点点额外需求就会导致大米短缺。

在日本东京一家连锁超市,一名男子经过摆放大米的货架。图源:新华社

 全球每11人就有1人面临饥饿 

伴随9月新米上市,日本“大米荒”有望得到缓解。然而,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仍有数亿人长期遭受饥饿的威胁。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将2024年全球谷物产量最新预报数调至28.54亿吨,创历史新高;但另外一份报告却指出,全球饥饿水平连续第三年居高不下,2023年全球有7.13亿至7.57亿人面临饥饿,相当于全球每11人中就有1人面临饥饿。

“全球粮食安全的问题,一直是结构性问题。”胡冰川说。

他指出,从人类的谷物和食品产出来看,养活80亿人甚至100亿人都没有问题,但在南亚、东南亚和非洲,仍然存在相当数量的营养不良人口和饥荒人口。这些地区囿于国际经济秩序带来的收入分配问题,导致经济落后、贫困人口增加,加剧了粮食危机。

“非洲粮食安全的挑战不仅来自与粮食相关的市场、自然灾害、疫情,也来自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非洲国家忽视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和对农村发展的支持。”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此前接受采访时指出,实现粮食安全,首先必须解决贫困问题。

不仅如此,一些昔日的“粮仓”也面临着粮食短缺等问题。

比如,在拉美这样的农业主产区,也有不少人在挨饿。这些国家很多农场和农民入不敷出、资不抵债,相当一批农业生产者在破产。除了城市的低收入人群外,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也长期处于营养不良和饥荒的状态。

“全球粮食危机需要全球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今年4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视频讲话中呼吁,各国政府应增加资金以消除饥饿,实施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各项建议,为人道主义行动提供充分资金以及推动全球粮食系统转变。

这是7月2日在津巴布韦穆齐拍摄的干裂的土地。图源:新华社

 全球粮食安全的中国贡献 

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一个例子足以证明中国的贡献:在马达加斯加面额最大的20000阿里亚里纸币上,印着来自中国的杂交水稻。2007年以来,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专家陆续开展科研、示范、推广等工作,使马达加斯加成为非洲种植杂交水稻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

欧股市场:欧洲三大股指当天涨跌不一,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5日报收于7489.84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23.12点,跌幅为0.31%;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报收于7386.99点,比前一交易日上涨54.40点,涨幅为0.74%;德国DAX30指数收盘涨0.78%,报16533.11点,盘中最高达16551.34点,双双刷新7月录得的历史高位。

纸币上的杂交水稻。

“种植杂交水稻已成为非洲国家摆脱贫困、走向粮食自给自足的重要途径。”马达加斯加农业部原秘书长拉库托松·菲利贝尔连连称赞。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中国连续向亚非拉30余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惠及上千万受灾民众。同时,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合作,在30多个发展中国家实施粮食援助项目,有效缓解当地粮食和营养短缺。

在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附近马义奇镇的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当地农民在杂交水稻高产示范田内收割水稻。图源:新华社

在胡冰川看来,中国维护全球粮食安全,最直接的贡献就是长期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进行了援助。不仅如此,也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树立了一个榜样——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消除贫困、消除饥荒的目的。

“我国用占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从饥饿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巨变。”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司伟表示,这既保障了中国自身的粮食安全,也为全球的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的确。打铁还需自身硬。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二十连丰”,达到1.39万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在此背景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频频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央“三农”文件及高层会议中。8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对大食物观相关工作进行部署。

“传统来说,人们认为农业就应该生产粮食和谷物,但伴随人口的老龄化及收入水平带来的食物消费多元化,居民要吃得更健康、更美好。”胡冰川认为,农业生产应该围绕这一需求,提供更多元的食物。

司伟也表示,未来应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从这个角度出发,山水林田湖草沙都可以成为农业的资源,都可以成为粮食的来源。

“在设施农业里,我们可以不间断、连续地从事农业生产,这是对过去传统农业生产的一个重大思想性颠覆和创新。”胡冰川表示,这也将给世界带来启示。

撰文:话题研究员 赵晓娜 辜继漫

策划:纪蓓 魏伯航上海杠杆炒股开户